1、中國有機硅產品供需增速較高
2008-2019年,有機硅全球產能向中國國內轉移趨勢明顯,我國已成為有機硅生產和消費大國,國內有機硅產品優勢愈加凸顯,進口替代效應顯著。
根據SAGSI統計數據,截止2018年,我國共有甲基單體生產企業13家(包括道康寧-瓦克張家港工廠),聚硅氧烷總產能141.5萬噸/年(在產產能130.7萬噸/年),產量113.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83%和10.68%,2008-201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9.41%和19.21%,行業發展迅猛。2019年中國聚硅氧烷產能大約在150萬噸/年,產量在125萬噸。
2008-2010年,我國有機硅新建項目快速擴張,行業產能出現爆發式增長,加之國內企業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導致期間行業產能利用率出現大幅下降。
此后,國內產能進入溫和擴張階段,隨著過剩產能逐步消化、行業技術進步以及企業工藝管理水平的提升,行業產能利用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截止2019年,我國聚硅氧烷產能利用率約為83%,創近十年來最高水平。預計到2023年,我國聚硅氧烷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提升至86.73%。
2、中國有機硅產品需求狀況
從需求端看,近十余年,我國的有機硅產品需求較為旺盛,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長。根據SAGSI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聚硅氧烷表觀消費量(包含產量+凈進口)達104.4萬噸,同比增長7.41%,2008-2018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14%。2019年中國聚硅氧烷消費量大約在113萬噸。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逐步推進,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穩健實施,SAGSI預計我國聚硅氧烷消費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2019-2023年期間年均增長8.36%,至2023年消費量達到156.0萬噸。
3、有機硅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
有機硅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從全球范圍看,世界主要聚硅氧烷生產商有美國陶氏、德國瓦克、中國藍星集團、美國邁圖、日本信越等,其生產裝置主要分布在中國以及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和韓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其中,中國產能約141.5萬噸/年,占比55.5%;發達國家產能約106.3萬噸/年,占比41.7%,其他地區產能約7.0萬噸/年,僅占2.8%。
從全球范圍來看,有機硅市場供應格局相對集中,跨國公司憑借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先進的生產技術、突出的品牌優勢和良好的產品性能在市場上占據優勢。根據SAGSI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聚硅氧烷產能約254.8萬噸/年,其中五大跨國廠商(美國道康寧、德國瓦克、中國藍星集團、日本信越、美國邁圖)全球聚硅氧烷產能合計約146.7萬噸/年,占全球總產能的57.6%。其余生產商主要有合盛硅業、新安股份、東岳硅材、恒業成等。
我國有機硅下游深加工領域企業數量眾多,且以中小規模企業從事低端、同質化產品生產為主,行業結構較為分散。因此,未來我國有機硅單體生產將繼續呈現向行業內具備規模、技術、成本和產品優勢的企業集中的趨勢,行業競爭結構進一步優化。
4、中國有機硅產品中常溫硅橡膠和高溫硅橡膠比例超過50%
聚硅氧烷制成品主要分為硅橡膠、硅油和硅樹脂。根據SAGSI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聚硅氧烷消費量約104.4萬噸,其中硅橡膠、硅油、硅樹脂等領域消費的聚硅氧烷的比例如下:其中高溫硅橡膠、室溫硅橡膠及硅油占據前三,分別為:29.60%、34.70%和29.50%。
5、下游消費領域集中在建筑及電子等行業
有機硅是一類性能優異、形態多樣用途廣泛的高,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機硅產品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示其優越性能并發揮作用,逐步實現對傳統材料的替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的有機硅工業不僅支撐了國防、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且也使我國的建筑、電器、紡織、個人護理、日用品、交通運輸等領域用上了有機硅,從而對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世界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作為非石油路線的化工新型材料,有機硅愈加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8年,我國聚硅氧烷表觀消費量為104.4萬噸,其中消費比例最大的是建筑、電子電器、電力和新能源、醫療及個人護理等領域。
預計未來5年,在有機硅眾多的下游應用領域中,建筑、電子電器、紡織、個人護理等仍將是有機硅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
光伏、新能源等節能環保產業對有機硅材料的市場需求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超高壓和特高壓電網建設、3D打印、智能可穿戴設備及其他新興領域將是有機硅材料未來的市場增長點和突破點之一;
此外有機硅材料對國家重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主要為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性能的特種有機硅材料,雖然用量不大,但種類多,技術要求高,未來發展前景樂觀。
以硅酮密封膠為例,無論是美國、日本或者歐洲硅酮密封膠最大的消費對象是建筑行業,無論是美國、日本或者歐洲,建筑領域消耗的聚硅氧烷產品主要為室溫膠,其在建筑領域的應用目前主要包括建筑幕墻裝配、房屋建筑的密封和中空玻璃加工三個方面,起粘結、密封、防水等作用。此外,在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廣泛用于抗震阻尼用硅膠和涂層材料。
21世紀初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以及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拉動,室溫膠需求一度出現高速增長。近年來,隨著我國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樓市開始降溫,室溫膠需求增速有所放緩。2018年建筑領域消耗室溫膠約48.7萬噸,同比增長14.1%,約占我國全部室溫膠消費量的61.8%。其中建筑幕墻領域消耗室溫膠約23.0萬噸,門窗密封和裝飾裝修領域消耗室溫膠約16.0萬噸,中空玻璃加工領域消耗室溫膠約9.7萬噸。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硅酮密封膠下游使用場景主要包括建筑領域、汽車領域、電子領域、航天航空等領域,其中建筑行業消費量占到全行業的42.00%。
建筑業的發展是建筑設計行業市場需求的直接來源。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城鎮化高速推進,為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2011-2018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從11.65萬億元增長到23.51萬億元,增長幅度達5.66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54%。未來,我國的建筑業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前景。2019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24.84萬億元,同比增長5.7%,較上三個年度錄得最低增長率。
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并催生對建筑幕墻的大量需求。根據《建筑裝飾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目標,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筑幕墻工程總產值將突破5000億元,年均增速在11%左右,建筑用膠作為建筑幕墻的材料之一,市場需求將隨之保持較快增長。
此外,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鼓勵下,裝配式建筑逐漸推廣。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25年達到50%以上,密封膠作為裝配式建筑最主要的嵌縫材料,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民用建筑行業室溫膠主要滿足幕墻、家庭廚衛設施、門窗、大理石安裝及其他裝飾裝潢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這部分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分會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建筑密封膠產值呈現穩定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建筑密封膠約為99.33億元,較2018年增長2.1%。
以上數據及分析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有機硅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