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老鼠倉,說好保本變巨虧,買基金被坑請到【基金曝光臺】!信用卡無故遭盜刷,銀行存款變保險,理財被騙請猛戳【金融曝光臺】!
業界普遍認為險資應降低收益預期,同時,不能為追求高收益而加大高風險投資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手握巨資,如何做好投資管理?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背景下,今年,險資要答好這一問題并不容易。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日前撰文稱,當前,保險行業面對投資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必須降低負債成本,降低收益預期。然而,記者了解到,從目前險資與地方接觸的情況來看,險資下調收益預期的跡象并不明顯,與其他融資渠道相比,險資的成本優勢并不突出。并且,部分地方企業提前歸還險資借貸資金的現象正在增加,對險資運用形成更為嚴峻的考驗。
險資如何更好地擁抱實體經濟?業內人士認為,嚴格風險防控這一點依然不能放松,但調低收益預期十分必要。
地方引進險資下功夫
保險姓保,金融不能空轉,須服務實體經濟建設,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和“逆周期”的投資優勢。從各地保監局、金融辦等部門的實際行動上看,地方在引進險資方面可謂不遺余力。
近日,廣東省金融辦、廣東保監局聯合舉辦廣東保險資金運用項目推介會,為資金供需雙方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數據顯示,近年來,“險資入粵”步伐持續加快,2016年投資廣東的保險資金余額達5479億元、新增投資額達1367億元,服務地方建設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從此次推介會的情況來看,地方項目的融資需求也非常旺盛,除9個現場推介項目外,還收集了來自廣東省屬平臺以及各地市的600多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擬融資金額6000多億元。
山東作為保費大省,其在引進險資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也采取了多項措施。2016年11月11日,山東保監局在其發布的進一步推進該省保險資金引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近幾年,山東保險資金運用規模快速擴大,服務地方重點工程和民生工程項目成績顯著,不過,作為地方保險資金運用的主要形式,投向山東的債權投資計劃規模在全國僅排第七位,明顯低于其保費排名。為此,山東保監局對引進險資的工作機制、工作方式都進行了詳細規定。
為更好地搭建資金供需雙方的對接平臺,山東保監局創新性地打造了全國首個地方性險資項目對接信息平臺。記者通過該平臺發現,項目融資信息、險企投資偏好、山東投融資政策、險資運用案例及政策等均有展示。該平臺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線上平臺起到了很好的信息歸集和溝通橋梁的作用,作為供需雙方初次了解的一個渠道,更多和更重要的對接工作還需要在線下完成。”
記者了解到,各個地方都將加大力度引進險資服務實體經濟,較有共性的地方在于鼓勵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險資通過公私合營模式(PPP)、資產支持計劃等方式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同時,各個地方還結合自身特點推出一些特色化的融資對接項目。例如,山東將加大保險資金對“兩區一圈一帶”戰略的支持,引導保險資金參與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鼓勵保險機構發起設立資產支持計劃,參與鐵路、公路、機場等交通項目應收賬款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優化金融配置。貴州則將積極爭取“保險資金支農融資”項目在該省試點。
險資需調低收益預期
盡管各個地方對引進險資態度積極,項目的融資需求量也很大,但據了解,目前險資在進入地方實體經濟建設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較為關鍵的一點是險資對投資回報率預期較高,這使得項目對險資的興趣減弱,并且,在近兩年的低利率環境下,各路資金較為充足,企業提前歸還險資借貸資金的現象正在增加。業內人士認為,險資擁抱實體經濟尚需調整預期,降低企業使用險資的綜合成本,凸顯自身優勢,從而獲得長久和穩定的投資回報收益。
“目前,險資投資實體經濟依然延續著一貫風格,要求項目提供強擔保,對風險的容忍度很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表示,對于險資而言,追求投資穩健符合其一貫風格,也是為保證保險消費者權益應當采取的措施。
不過,在投資收益預期方面,險資還保持著一貫的高收益預期就不利于其進入實體經濟建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險資與其他資金相比,在長期性和穩定性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目前其成本優勢并不明顯?!扒皫啄辏Y金流動性緊張,險資對實體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而隨著金融市場的變化,低息時代的到來,險資仍然對投資回報率保持高要求,吸引力就下降了?!痹撊耸勘硎?。
記者了解到,在實踐中,目前企業提前歸還險資借貸資金的現象正在增加?!耙环矫妫U資的借貸綜合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當前社會資金較充足,貨幣信貸較充足,處于低利率時期,所以企業想辦法先歸還成本高的借貸資金?!鄙鲜鋈耸勘硎?。
那么,當前手握巨資,且面臨“資產荒”和低利率環境的險資又當如何更好地擁抱實體經濟呢?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險資投資依然要嚴控風險,不能因為“資產荒”而放松了對項目的要求,避免在利差風險之外又出現新型風險;另一方面,調整收益預期也非常重要,如果繼續保持高收益預期則將失去投資機會。
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王和近日撰文明確指出,“資產荒”的本質是資產負債的“不匹配”和“難匹配”。究其原因,導致“資產荒”的根本原因是預期管理出了問題。因此,新心態的重要內容是解決預期管理問題,無論是行業和企業,當務之急是調整和管理預期。預期問題不解決,不切實際地追求高收益,“資產荒”就將成為必然,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擁抱實體經濟,以更好的風控手段,以更低的收益預期,險資準備好了嗎?